稻虾“混搭” 田里“刨金”
2024-07-13 02:12:22 杏彩国际-案例
11月20日,蕲春县横车镇周桥村湖北鑫鸿业水产养殖基地里,村民正将沉在水里的地笼,一格一格地拉起来,小龙虾在里面蹦跶簇拥成一团。随着村民熟练地将网一立一放,一只只色泽鲜亮、活力十足的小龙虾就落入桶内。
“蕲春是全国水产大县,是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近几年,稻田养殖小龙虾火爆全国,发展稻虾养殖,大有可为。”周桥村党支部书记袁盛权介绍。
湖北鑫鸿业水产养殖销售一体化项目,是黄冈市唯一一家小龙虾育种繁育基地和小龙虾交易批发中心,主要是做虾稻连作种植养殖以及小龙虾收购、批发、冷冻、加工、冷链物流等业务,种植养殖面积5500亩,年交易小龙虾达2000余吨。
“龙虾是稻田里的‘清道夫’。”湖北鑫鸿业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宝清介绍,在稻田内养殖小龙虾既能增收,还可以对水稻起到减化肥、减农药的作用,提高稻米的品牌竞争力,实现“虾稻共作”双增收。
近年来,该镇把稻虾种养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和天气特征情况,因地制宜全力发展稻虾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美丽。
“我们周桥村以优质稻为主导产业,自从尝试‘虾稻共作’模式后,村里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多年不见的白鹭也都回来栖息。”袁盛权笑着说。
为促进虾稻种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充分释放潜在效益,该镇依托“双水双绿”虾稻生态种养模式,做大做强水稻、水产“双水”产业,做优做特绿色稻米、绿色小龙虾等“双绿”产品,促进“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
生态小龙虾,绿色生态水稻……在横车镇马畈片区各个村,村民在土里刨出了“真金白银”。截至目前,该镇发展虾稻连作种植养殖面积达1.88万余亩,年产优质稻谷6000吨,年产小龙虾2440余吨,产值达7500万元。
张宝清原本在广东省创业办厂,2017年积极做出响应能人回乡创业号召,回乡投资兴业。他先后到潜江、武汉等小龙虾产业发达的城市去学习,横车镇专班人员通过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实地调研、指导等方式来进行帮扶。
找对路子,迈开步子。经过不断的探索试验和走访调研,张宝清摸清了“虾稻共作”立体种养模式的技术,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收,经济效益也是单一水稻种植的3至4倍。
2020年,在地方党委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张宝清决定进行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虾稻联产,依托“双水双绿”项目,促进“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
“相比单纯种水稻,这种‘虾稻共作’模式推广后,每亩农田的流转费从300元涨至600元左右,曾经撂荒的稻田成了‘香饽饽’,产值翻了几番。”袁盛权说,张宝清不仅自己致力于稻虾产业,还丝毫没有保留地为农户们传授种养经验,带动村民实现增收。
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近年来,创新的套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粮渔共赢”,鑫鸿业水产有限公司也成为鄂东地区有名的龙虾供应商。在张宝清、毛玲、陈建等一批虾稻共作的种植养殖户的带动下,该镇已有4家公司、4家农民合作社及12家种养大户开展“虾稻共作”,慢慢的变多的村民陆续加入种养队伍中。
在鑫鸿业水产养殖销售一体化项目车间里,收购线、储虾机、气泡清洗机、全自动蒸煮机、温水冰水冷却机、隧道式速冻机等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公司全自动小龙虾加工生产线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张宝清说。
一水两用三融合,虾稻联产促振兴。湖北鑫鸿业水产养殖销售一体化项目是横车镇今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通过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创新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促进高校、企业“双向奔赴、互促共赢”,推动产业项目延链强链补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加工生产方面,推动创建全冷链生产、加工、物流链条,新建了5000平方米冷冻厂房,高标准打造现代化冻库4间,总库容体积超1万立方米,冷库收购储存能力7600吨。建立了速冻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万吨、加工速冻小龙虾及速冻水产品产能6500吨。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一直在优化生产加工路径,确保品牌质量。
在销售带动方面,鑫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湖北兴建虾稻共作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韩阳”小龙虾、“贩里红”小龙虾、“贩里香”珍米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采取“互联网+优质农产品”的线上线下、直供等多种营销模式,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2000余人务工就业创业。
年初以来,该镇严格实施一个项目、一名带队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法,确保项目有人抓、措施有落实、进度有保障。同时,重视项目发展动态,建立“督帮一体”工作机制,全力做好服务协调工作,确保每一个项目高效率推进、快节奏落实、高水平完成,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颗粒归仓”。目前,横车镇新入库项目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500万元以上项目6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4亿元,同比增长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