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合作:从“买噱头”到“交学费”
2024-06-26 22:09:13 存储调理
近日,B站入股日本娱乐公司Fun-Media。说起这个公司及旗下的三个工作室,可能有人并不熟悉,但对一直追番的小伙伴来说,此公司的几部代表作颇有名气。无论是2018年4月新番中的黑马作品《超能力女儿》、《月色真美》、《ISLAND》还是大名鼎鼎的德国骨科《缘之空》,都是Fun-Media旗下Feel.、ZEXCS、Assez Finaud Fabric三家工作室的作品。
这次入股,是B站继近3年陆续加入20余部日番制作委员会,今年5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动画工作室后,与日本动画公司合作的又一新动作。
自2012年国产动漫“二次崛起”至今,腾讯、B站、爱奇艺、优酷、网易、有妖气等平台,绘梦动画、七灵石动画、震雷动画等动画制作公司均尝试过和日本动画公司的合作。几年的试水,中日合作模式基本保持稳定,以产能合作和资本合作为主。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模式变化不大,但国内公司和日方合作的目的和观念已发生迭代,从开始的寻产能、图噱头,到现在的更倾向于通过寻求稳定的团队和合作,进行人才教育培训和模式学习。尤其是在合作中,通过深度参与制作委员会,为国内动漫行业发展取得更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尝试打造“中国版”动画制作委员会。
“国内动画公司和日本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和日方合作密切的某知名公司CEO向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介绍,”代工承制,投资项目,投资公司。“
代工承制是最开始采用的合作模式,源起是国内动画市场产能的供需变化。在民营资本进入国产动漫行业之前,国内动画制作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就两种,一是迎合国家补贴政策,制作在各大卫视播出的低幼向动画;二是靠接代工赚取制作费生存,这两种盈利模式只够养活少量的动画产能公司。随着网络渠道的发展、民营资本的涌入和大平台对IP培育的重视,近两年国产动画产能需求激增。受限于行业人才稀缺、质量不稳定、流程混乱等因素,国内优质产能供不应求,资金充裕的大厂开始向日本寻求产能的补足。
河豚君注意到,在2016-2017年,国内就有十余部“中日”合作动画开播,比如腾讯动漫和绘梦动画联合出品的《从前有座灵剑山》、《一人之下》、《银之守墓人》,优土的《侍灵演武:将星乱》,爱奇艺的《龙心战纪》,乐元素的《星梦手记》等。这些作品采用中日联合制作的模式,通过日本代工,弥补国内的产能不足。彼时,日番在国内受众的概念里仍是优质动画的代名词,所以有日本公司参与制作的动画,也以此为噱头大肆宣传,赚足了眼球,在播放初期吸引了一大批日番爱好者。
不只是代工承制,国内公司也在尝试通过投资公司和项目的方式来进行合作。2015年,绘梦动画在日本成立分公司,入股日本株式会社ARTLAND,与GENOSTUDIO、DEEN社、富士电视台等国外资源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与日本东京MX电视台合作,推出“绘梦时间”。2016年底,刚刚成立的鹰狮影业也宣布和日本动画公司 DLE 成立合资公司鹰狮 DLE 株式会社,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每年投入 20 亿日元作为基金。腾讯动漫、绘梦动画、B站等也陆续出现在多部日番的制作委员会中。据了解,国内公司通过提供资金或者提供产能的形式加入日番制作委员会,通常能取得其在中国大陆的全权,再通过贩卖播放权和衍生开发权等获益。
但文化内核差异、沟通成本极高、制作成本限制、优秀日本制作公司产能饱和等问题在合作中陆续出现,指望其解决国内产能需求已是杯水车薪,甚至有作品因推进不顺夭折。国内动画市场也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优质的国产动画在逐步得到受众的认可,不再是“日番赛高”的状态,非头部日番在国内的收益并不理想。
以“中日合作“为宣称噱头的动画们,在开播后反馈也并不好。“中日合作制作的动画,内容往往变得既不本土,也不日番,后期制作也崩的不行。”某日宅表示,“我一向只看日番的,因为宣称中日合作动画,觉得作品质量肯定有保证,才去看了一下,非常失望。”视频平台的弹幕和评论里也出现了对中日合作制作的质疑。
意识到这样一些问题的公司们,心态和目的开始变化。即使总体上合作模式不变,但也开始更加理智。中日合作不能只是盲目的通过噱头为作品赚取眼球,国内公司也不能依赖日本公司满足中国的产能需求,适合目前国内动画公司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开始凸显。
“合作模式是有迭代的过程的。一是从规模上,原来规模体量大一些,现在规模缩小,以精为主,侧重使用好的团队好的人。二是我们会侧重培养一些人,不是只使用现有的团队,这个理念跟之前不太一样。”和日方合作密切的某公司CEO表示,“日本制作人才年龄偏大,不管是人才的积累和人才的年轻化都要靠我们自己来培养。”
尝试过中日合作的公司们,已经清楚的了解这种模式的好处和短板,能够找到各取所需的合作点,在一些范围内获得产能和质量的平衡。
“此前的合作并不顺利,日本是一个很重视熟人经济的社会。“有知情人士告诉河豚君,“所以最终达成合作的项目也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以前做过日本外包或者跟日本那边有接触的团队主导完成的。”
在日本方面,愿意与中国合作的团队也比较固定。“在日本业界,有一个词叫‘中国风险’,中国的项目速度快,投资高,风险也比较高。“有业内人士告诉河豚君,”因为早期国内有些公司在合作时,喜欢出尔反尔,经常改剧本,还因为文化差异等种种原因有和日方导演闹出过不愉快,所以有些公司就不会再和中国合作了。“
但因为中国动漫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相比之下日本的人口较少,市场也比较饱和,所以也有一些看中中国动漫市场的日本公司会以开放的态度和中国公司合作。和日方合作密切的某知名公司CEO告诉河豚君,“未来中日合作倾向,肯定会模式固定,人物固定。专门跟国内公司合作的几个团队会固定下来,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
“现在的中日合作,需要去抓住国内行业目前的某个关键短点,这是对外投资的一个主要趋势。“某行业内资深投资人告诉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实际上资本催生的国内产能已经足够了,产能过剩所以大家需要寻求成本结构的最优,去追求一个性价比。这时候谁能去产业里很成熟的公司取经,谁知道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力,谁才会在下一轮的淘汰中胜出。日本的制作委员会制度就很成熟的动画产业运作模式,对国内市场有极高的可参考价值。”
制作委员会制度是日本动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的产业闭环,国内公司在合作中介入动画制作委员会的某些环节,也是希望有机会将这种模式嫁接到国内动画生产中。
一部动画通过制作委员会,进行权利的预售。由产业链上的几家甚至几十家公司联合投资,这一些企业分别取得相应的权利(比如播放权、某一品类商品的开发贩售权等),通过个人擅长的方式获得收益,并共同分担风险,分享收益。这种模式在日本的运作已经很成熟,打通了整个动漫产业链,也保证了作品的制作效率和变现通路。
比如,有些公司并不了解制作委员会的运作模式,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噱头,用来炒作IP,提升估值,获得投资。“国内很多公司都是在摆个面子,为了融资,公司融到钱,就自己去做动画。”有从业者无奈的告诉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
制作委员会制度难以实现,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国内动画没有成熟的后端变现模式,即使组建所谓的制作委员会,也只能实现分担风险,但并没有收益可共享。
“国内现在不具备这样的土壤的,日本的动画产业是靠群众需求,按需定产,符合娱乐升级,消费升级。做了50-60年的周期,才有了这么大的市场和这么完善的产业链。但是国内,两波国漫崛起,一波是靠国家政策刺激,另一波是靠民营资本刺激,这两波其实就造就了很多估值不是特别合理,也不太具备组建制作委员会能力的前端生态。“某行业内知名投资人告诉我们。
细分一下制作委员会,最重要的包含流量平台方,CP方(内容生产方),IP运营方。目前国产动画行业已经具备了优爱腾B四大流量入口和十几家头部内容公司,IP运营方却寥寥无几。实际上,IP运营才是可以把动漫价值最大化的部分,通过运营实现变现,才可以操盘整个制作委员会。目前由于运营部分较弱,国产动漫行业反而形成了一种,作品依靠流量入口的推荐资源定生死,CP方再根据流量的反馈,炒作IP估值融资“提现”的不健康状态。
“但是国内动画一定会沿着制作委员会的方向走。其实大平台就在做这种事,比如腾讯和B站,他们的投资版图已能攒一个小规模的制作委员会试水了。但他们并没做,肯定是哪个环节有短板,影响了后续的产业运营和开发,需要补齐。”某投资人表示,“其实我们在做文娱基金的时候,也考虑过自己投一条产业链出来,然后我们组一个制作委员会,大家一起来做一部动画,再按照各自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但是现在看起来国内目前的行业情况还是会有一些问题,整个后端产业链开发还没有。这件事要民营资本和大公司共同发力,发力在内容端,而不是发力在股权投资上,才有机会逐步挖掘出制作委员会的价值。”
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了解到,国内平台方近几年慢慢的开始用以投代购的模式取得优质动画作品的播放权,平台主导的自制动画也开始得到更多内部资源倾向。但IP运营才是真正可以把动漫投射到文娱产业乃至更多产业,真正的完成破次元的一环。国内电影已经是在类制作委员会的制度中顺利运作,等到动漫行业真正把IP运营搞起来,把这个短板补齐,那国产动漫也将进入主流视野,迎来新一轮的产业爆发。
所以回归到动漫行业的中日合作问题,不论是产能交流还是资本交流,抛开具体的业务利益不说,大平台们通过这一种“学习行为”,深入日本制作委员会,了解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运作模式,并带回国内进行本土化移植,还需要几年时间。
而对于国产动画公司们,从做动画,到做市场可接受的动画,再到做市场接受还能卖钱的动画,也需要一点时间来寻找一条行得通的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