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国宝中药
2024-08-21 14:14:46 杏彩官网注册地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世界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国家级由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牵头评定,其它由各级政府部门评定。名录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民俗等十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发布三批,已经入选的传统医药名录有中医诊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藏医药、苗医药、侗医药、蒙医药、龟龄集、万应茶、潘高寿、六神丸、鹤年堂贵州同济堂、东阿阿胶、片仔癀、马应龙眼药等几十种。
■龟龄集的配方有天上飞的麻雀、蜻蜓,陆地上跑的鹿茸、穿山甲,水中游的海马;遍及植物的根(熟地)、茎(锁阳)、叶(淫羊藿)、花(丁香)、果(枸杞)等28味药材,很多都是补肾阳、健脾阳的药物。虽然补肾阳的作用很强,由于配伍了地黄、天冬等滋润之品,补而不燥,还有温润的作用。
■现在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在组织潘高寿治咳川贝枇杷露对抗PM2.5的研究,复旦大学宋伟民教授介绍,初步研究显示,潘高寿核心产品可调理人体内部环境,增加肺部黏液的分泌与排出,提高肺部的自净能力。
■现在的暑热天气,胃肠道很容易积热,腹胀没胃口,还会中暑,万应茶三十多味组方中选用了薄荷、香薷草、紫苏叶、白扁豆等芳香药物,具有健脾和胃、行气之功效;配以能清热导滞的大黄、槟榔、泽泻等,特别是对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具有很好润肠作用。
从最早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到如今的国家药典,数千年的中医药史,现存的中药方上万个,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药却屈指可数,这足以掂量出入选中药的珍贵和分量,其药效也可见一斑!
如此珍贵的国宝,我们似乎并不常用,他们都有哪些用途?背后有哪些传奇故事?该如何有效利用?健康时报记者专门找来各自的传承人为大家详细解读。
简介:龟龄集具有470年历史,被《中国长寿大辞典》列为内服药之首,被称为“补王”。2004年龟龄集被评为国家保密配方;2008年,龟龄集“炉鼎升炼”工艺被评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适应症:男子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肾精空虚导致不育;阳虚所致疲劳、健忘、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及女子阳虚所致崩漏,宫寒不孕和行经腹痛等。
“延年益寿”,听起来有些神乎,却非空穴来风。据《清宫医案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陈可冀院士编著)记载,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乾隆皇帝“不可一日不服龟龄集”,其被列为常服的御用六大补品之首。
现年58岁的柳惠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从15岁起就开始有效学习龟龄集的制药工艺。
说起龟龄集,他如数家珍。“龟龄集的来历得追溯到明朝嘉靖皇帝,嘉靖自幼体弱多病,29岁还没有子嗣,为延续皇家血脉,他下诏广征医方。当时著名的道士邵元节、陶仲文根据《云笈七签》中的老君益寿散,结合《黄帝内经》肾主藏精的理论,为皇帝炼制了一种‘仙丹’。嘉靖服后,身体逐渐强健,并一连生了八位皇子,遂将这种仙丹赐名‘龟龄集’,寓意服用后可与神龟同寿。”
历史上,很多皇帝为求长生不老而服用仙丹,但未能延年益寿反而伤身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龟龄集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古代著名药方之一,被明清两代十余位皇帝奉为有助生育的补肾良药和延年益寿的养生佳品呢?
“龟龄集的疗效好,能传承下来,一定在理论上、药物组成和配比上有独到之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临床应用基地北京仁医堂特聘专家刘兴志说,“你看龟龄集的组方,药味虽多(28味名贵药材分别配伍28种辅料),但组织得井然有序,能够补肾的阴阳,但侧重补阳。”
里面有天上飞的麻雀、蜻蜓,陆地上跑的鹿茸、穿山甲,水中游的海马;遍及植物的根(熟地、附子)、茎(锁阳)、叶(淫羊藿)、花(丁香)、果(枸杞)等,很多都是补肾阳、健脾阳的药物。补肾阳的作用很强,但由于配伍了地黄、天冬等滋润之品,补而不燥,还有温润的作用。
男性性功能减弱、阳痿、早泄及少精死精导致的不育,这些疾病对男性来讲很痛苦。嘉靖皇帝服龟龄集后连生八个皇子,听起来传奇,但龟龄集对这类疾病的确比较对症。刘兴志教授强调,龟龄集对女性月经崩漏、因肾阳气不足导致不孕以及疲劳综合征、免疫力低下等都有特效。
龟龄集被称为补王,不仅与组方有关,还跟其遵古的炮制技术关系很大。据传承人柳惠武介绍,龟龄集采用道家传承千年的“炉鼎升炼”技术,将28种药材放入特制的银鼎,然后用焊锡将炉鼎盖口密封,午时点火(讲究子时配料,午时点火)升炼。整个炮制过程需99道大工序,81天完成,才可以做到最佳药性。
医药秘方、御用圣药、疗效独特……这些特点让龟龄集早在1898年已远销东南亚一带;到1928年,龟龄集的外销数量已创4万瓶的最高纪录;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山西太古仅一个龟龄集车间一年的产值就是1000万元,外国元首如哥斯达黎加总理、尼日利亚商业部长等20多个国家领导访华期间都曾到山西购买龟龄集。
据广誉远大事记中记载,1986年中国南极科考队赴南极乔治王岛进行科学考察,为了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科考队的科学家们都随身带着龟龄集,感到体力不支时服用一些,体力和精神就会恢复不少。
“如果精神特别疲劳,或者年纪大的人经常疲劳乏力,服用一点龟龄集,能有‘充电’的作用。”刘兴志教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40多岁的男性,事业上很成功,但整天精神情况很差,疲惫不堪,服用龟龄集后感觉精神充沛、有活力。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服用龟龄集一定要对症,肾阳不足、气虚者适合,但体内有实火,阴虚内热的人不适合服用。
简介:“潘高寿”迄今已有123年的治咳化痰历史。2008年6月“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适应症:清热化痰止咳。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属痰热阻肺证,症见咳嗽、痰黏或黄。
潘高寿的第五代传承人卢其福近年来为整理《广州“非遗”志》的材料收集,多次专门去了潘高寿的发源地开平县。说起潘高寿的传奇故事,广州“非遗”志里要占的篇幅都不小。
1890年,广东开平人潘百世、潘应世在广州高第街开设了一家名为“长春洞”的药铺。潘氏兄弟以“长春洞潘高寿”为药店标识。借“潘”字与“攀”字的谐音,取“长春不老,益寿延年”之意。真正发迹,是在潘应世四子潘郁生的手中。当时正处辛亥革命后,传统中医药受到西医强烈冲击,潘郁生决意创制新药。当时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乍寒乍热,人们常常得伤风咳嗽。但市面出售的治咳药多是独味单方,治咳疗效并不显著。
于是他选用了具有润肺镇咳作用的川贝母,和能祛痰的桔梗与枇杷叶一起熬炼。因不少病人怕吃苦药,他吸取西药制剂的经验,加入了香料和糖浆,将汤剂改为糖浆剂,以及苯甲酸等防腐剂,使其耐久存放。新药制成后,定名为“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堪称中国咳嗽糖浆剂中成药的鼻祖。
后来陆续创新,还开发了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深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加入蛇胆后,有很好的祛风清热效果。而蜜炼川贝枇杷膏,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咳嗽,润肺作用好。“风热感冒常会使人喉咙痒痛,而痰液则变得黄色黏重。一般患者服用潘高寿川贝枇杷膏后,一周左右就会有所改善。”上海同济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昊说。
“另外因川贝是清肺润肺的,会改善肺功能,加快新陈代谢,让人气血旺盛,增强抗病能力。”卢其福介绍,“就我们能查到的史料,这个剂型原来在传统中医药里是没有的,而中成药中,潘高寿是最早引进糖浆剂的。之前药材都被煲成汤剂,易坏不耐储存,同时不方便携带,药的苦味小孩也不爱喝。而改进后,这几个缺点都得以避免。”
近百年里,潘高寿也得到不少名人的认可。据潘高寿官网上的历史资料记录,1992年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偶染风寒,咳嗽不止,试服了潘高寿蛇胆川贝枇杷膏,竟然马上止住了咳嗽,心平气顺。启老因而特意题诗一首:“积功累德潘高寿,妙药灵丹济世人;保得艺林书画手,三冬写遍岭南春。”
卢其福介绍,现在潘高寿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在组织潘高寿治咳川贝枇杷露对抗PM2.5的研究,复旦大学宋伟民教授介绍,初步研究显示,潘高寿核心产品可调理人体内部环境,增加肺部黏液的分泌与排出,提高肺部的自净能力。
简介:万应茶有两种,一种是福建晋江灵源万应茶,已有五六百年历史,最早为安海灵源寺僧释大迦所创制;一种是福建永定万应茶,起源于距今有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由著名客家老中医卢曾雄创制,2008年,两种万应茶均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适应症:胃肠积热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中暑所致的发热、恶寒、呕吐、泄泻;饮酒过量所致的恶心闷乱及外出水土不和、晕车、晕船、伤风感冒等。
福建永定的一杯中药茶,跨越了几千公里,跑到东北中医专家的杯中,这种茶就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万应茶。
哈尔滨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薛宏伟当初也是偶然发现的,一次他去福建出差,那边潮热的“桑拿天”马上让人感觉脾胃不调,当地人推荐了万应茶,因为本身就是中医,薛主任一向对中药茶饮比较挑剔,仔细研读了药方,感觉挺对路后才喝,脾胃不调确实缓解了。
福州总医院临床部宣传办吴志干事介绍,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世界闻名,不少来福建永定游玩的人都是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万应茶,口口相传出去。而在福建,永定万应茶是永定四大名产(烤烟、菜干、土纸、万应茶)之一,很多华侨必带的特产。
万应茶不但走得远,而且走得久,说起万应茶,福建的老表们都能津津乐道地“摆上一阵”,灵源万应茶和永定万应茶的故事版本还不一样。
据传元朝和尚释大迦灵源寺落发为僧,他发愿自己后半生要救苦济世,为民除病。于是天天起早摸黑,踏遍青山,采集了近十种的青草药和中药材,加入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茶叶,混合炮制成“菩提丸”,因此药茶对中暑痢疾、感冒发热、腹痛吐泻等四时不适之症的疗效显著,求药者络绎不绝。数百年来,寺中和尚皆视其为“寺中一宝”,不让失传。
1951年,该寺僧王广雨将“菩提丸”改制为“灵源万应茶饼”,文革后,僧人将此药茶秘方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曾林、灵水两村的村民。
而永定万应茶是在清嘉庆年间,永定有位老中医卢曾雄,采三十多味中药,起初,制成蜜丸状,后改为扁圆状小饼,每块重一钱,叫“万应茶饼”。当时,浙江天台山有位云游的老和尚脾胃不和,喝了万应茶后为其疗效叹服,赠联“采集名山药,善疗天下人”。卢曾雄便将药铺更名为“采善堂”。到了道光年间,一位巫翰林回福建省亲,卢曾雄的儿子把万应茶送给他,巫翰林回到京城时正好赶上瘟疫,就把万应茶散给百姓喝,瘟疫很快控制住了,因此,名声大振。
既然是福建的老中医发明的,自然它应对南方潮热气候引起的不适效果更好一点。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玉辉副主任医师介绍,像现在的暑热天气,胃肠道很容易积热,腹胀没胃口,还会中暑,你看它三十多味组方中选用了薄荷、香薷草、紫苏叶、白扁豆等芳香药物,具有健脾和胃、行气之功效;配以能清热导滞的大黄、槟榔、泽泻等,特别是对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有很好润肠作用。
需提醒的是,服用万应茶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简介:每个重量只有0.003125克的雷允上六神丸,是战胜瘟疫的功臣。良好的消炎效果使其被冠为“中药抗生素”。2008年,六神丸及其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适应症: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肿痛、带状疱疹、小儿热疥及一切无名肿毒。研究显示,大剂量使用六神丸,对治疗急性白血病也有特效。
“誉满我神州,姑苏雷允上。”1936年,冯玉祥不小心被鱼刺刮破了嗓子,肿胀,吞咽困难。医生从苏州雷允上药店弄了几瓶六神丸,用后很快止痛,第二天喉咙就消肿了,进食如常。冯玉祥当即写下了这句五言诗。
六神丸早在19世纪末就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各国。很多侨胞不远万里将它带到海外使用。“用现代的说法,六神丸有非常好的消炎镇痛作用。”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英杰告诉记者。
据雷允上史志记载,雷允上的后裔结识了一位姓顾的昆山老人,两人交谊日厚。后老人赠其一张由六味药组成的秘方,雷氏后人在苏州通和坊加工制作成丸药,并定名为“六神丸”。六神丸起效特别快。传统中药通常一个疗程需要用周、月来计,而六神丸在服用后一天半日就可以发挥作用,雷允上六神丸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比西方的青霉素还要早上七十多年。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谍报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窃取雷允上六神丸的配方及工艺。后来,日本某制药公司曾将六神丸加减成分制成“救心丹”,年销售额高达1亿美元。现在日本中药博物馆仍存放有被日军掠去的雷允上招牌等文物。
苏州市中医学会秘书长陈竞纬介绍,作为我国的常用中药之一,雷允上六神丸现在已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既可内服又可外敷,使用简便。现代研究表明,六神丸还具有抗肿瘤、抗寄生虫、强心、麻醉镇痛、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特别提醒:健康靠自己,有病找医生。如有身体不适,请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上述药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世界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国家级由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牵头评定,其它由各级政府部门评定。名录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民俗等十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发布三批,已经入选的传统医药名录有中医诊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藏医药、苗医药、侗医药、蒙医药、龟龄集、万应茶、潘高寿、六神丸、鹤年堂贵州同济堂、东阿阿胶、片仔癀、马应龙眼药等几十种。
■龟龄集的配方有天上飞的麻雀、蜻蜓,陆地上跑的鹿茸、穿山甲,水中游的海马;遍及植物的根(熟地)、茎(锁阳)、叶(淫羊藿)、花(丁香)、果(枸杞)等28味药材,很多都是补肾阳、健脾阳的药物。虽然补肾阳的作用很强,由于配伍了地黄、天冬等滋润之品,补而不燥,还有温润的作用。
■现在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在组织潘高寿治咳川贝枇杷露对抗PM2.5的研究,复旦大学宋伟民教授介绍,初步研究显示,潘高寿核心产品可调理人体内部环境,增加肺部黏液的分泌与排出,提高肺部的自净能力。
■现在的暑热天气,胃肠道很容易积热,腹胀没胃口,还会中暑,万应茶三十多味组方中选用了薄荷、香薷草、紫苏叶、白扁豆等芳香药物,具有健脾和胃、行气之功效;配以能清热导滞的大黄、槟榔、泽泻等,特别是对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具有很好润肠作用。
从最早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到如今的国家药典,数千年的中医药史,现存的中药方上万个,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药却屈指可数,这足以掂量出入选中药的珍贵和分量,其药效也可见一斑!
如此珍贵的国宝,我们似乎并不常用,他们都有哪些用途?背后有哪些传奇故事?该如何有效利用?健康时报记者专门找来各自的传承人为大家详细解读。
简介:龟龄集具有470年历史,被《中国长寿大辞典》列为内服药之首,被称为“补王”。2004年龟龄集被评为国家保密配方;2008年,龟龄集“炉鼎升炼”工艺被评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适应症:男子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肾精空虚导致不育;阳虚所致疲劳、健忘、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及女子阳虚所致崩漏,宫寒不孕和行经腹痛等。
“延年益寿”,听起来有些神乎,却非空穴来风。据《清宫医案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陈可冀院士编著)记载,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乾隆皇帝“不可一日不服龟龄集”,其被列为常服的御用六大补品之首。
现年58岁的柳惠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从15岁起就开始有效学习龟龄集的制药工艺。
说起龟龄集,他如数家珍。“龟龄集的来历得追溯到明朝嘉靖皇帝,嘉靖自幼体弱多病,29岁还没有子嗣,为延续皇家血脉,他下诏广征医方。当时著名的道士邵元节、陶仲文根据《云笈七签》中的老君益寿散,结合《黄帝内经》肾主藏精的理论,为皇帝炼制了一种‘仙丹’。嘉靖服后,身体逐渐强健,并一连生了八位皇子,遂将这种仙丹赐名‘龟龄集’,寓意服用后可与神龟同寿。”
历史上,很多皇帝为求长生不老而服用仙丹,但未能延年益寿反而伤身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龟龄集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古代著名药方之一,被明清两代十余位皇帝奉为有助生育的补肾良药和延年益寿的养生佳品呢?
“龟龄集的疗效好,能传承下来,一定在理论上、药物组成和配比上有独到之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临床应用基地北京仁医堂特聘专家刘兴志说,“你看龟龄集的组方,药味虽多(28味名贵药材分别配伍28种辅料),但组织得井然有序,能够补肾的阴阳,但侧重补阳。”
里面有天上飞的麻雀、蜻蜓,陆地上跑的鹿茸、穿山甲,水中游的海马;遍及植物的根(熟地、附子)、茎(锁阳)、叶(淫羊藿)、花(丁香)、果(枸杞)等,很多都是补肾阳、健脾阳的药物。补肾阳的作用很强,但由于配伍了地黄、天冬等滋润之品,补而不燥,还有温润的作用。
男性性功能减弱、阳痿、早泄及少精死精导致的不育,这些疾病对男性来讲很痛苦。嘉靖皇帝服龟龄集后连生八个皇子,听起来传奇,但龟龄集对这类疾病的确比较对症。刘兴志教授强调,龟龄集对女性月经崩漏、因肾阳气不足导致不孕以及疲劳综合征、免疫力低下等都有特效。
龟龄集被称为补王,不仅与组方有关,还跟其遵古的炮制技术关系很大。据传承人柳惠武介绍,龟龄集采用道家传承千年的“炉鼎升炼”技术,将28种药材放入特制的银鼎,然后用焊锡将炉鼎盖口密封,午时点火(讲究子时配料,午时点火)升炼。整个炮制过程需99道大工序,81天完成,才可以做到最佳药性。
医药秘方、御用圣药、疗效独特……这些特点让龟龄集早在1898年已远销东南亚一带;到1928年,龟龄集的外销数量已创4万瓶的最高纪录;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山西太古仅一个龟龄集车间一年的产值就是1000万元,外国元首如哥斯达黎加总理、尼日利亚商业部长等20多个国家领导访华期间都曾到山西购买龟龄集。
据广誉远大事记中记载,1986年中国南极科考队赴南极乔治王岛进行科学考察,为了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科考队的科学家们都随身带着龟龄集,感到体力不支时服用一些,体力和精神就会恢复不少。
“如果精神特别疲劳,或者年纪大的人经常疲劳乏力,服用一点龟龄集,能有‘充电’的作用。”刘兴志教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40多岁的男性,事业上很成功,但整天精神情况很差,疲惫不堪,服用龟龄集后感觉精神充沛、有活力。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服用龟龄集一定要对症,肾阳不足、气虚者适合,但体内有实火,阴虚内热的人不适合服用。
简介:“潘高寿”迄今已有123年的治咳化痰历史。2008年6月“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适应症:清热化痰止咳。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属痰热阻肺证,症见咳嗽、痰黏或黄。
潘高寿的第五代传承人卢其福近年来为整理《广州“非遗”志》的材料收集,多次专门去了潘高寿的发源地开平县。说起潘高寿的传奇故事,广州“非遗”志里要占的篇幅都不小。
1890年,广东开平人潘百世、潘应世在广州高第街开设了一家名为“长春洞”的药铺。潘氏兄弟以“长春洞潘高寿”为药店标识。借“潘”字与“攀”字的谐音,取“长春不老,益寿延年”之意。真正发迹,是在潘应世四子潘郁生的手中。当时正处辛亥革命后,传统中医药受到西医强烈冲击,潘郁生决意创制新药。当时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乍寒乍热,人们常常得伤风咳嗽。但市面出售的治咳药多是独味单方,治咳疗效并不显著。
于是他选用了具有润肺镇咳作用的川贝母,和能祛痰的桔梗与枇杷叶一起熬炼。因不少病人怕吃苦药,他吸取西药制剂的经验,加入了香料和糖浆,将汤剂改为糖浆剂,以及苯甲酸等防腐剂,使其耐久存放。新药制成后,定名为“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堪称中国咳嗽糖浆剂中成药的鼻祖。
后来陆续创新,还开发了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深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加入蛇胆后,有很好的祛风清热效果。而蜜炼川贝枇杷膏,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咳嗽,润肺作用好。“风热感冒常会使人喉咙痒痛,而痰液则变得黄色黏重。一般患者服用潘高寿川贝枇杷膏后,一周左右就会有所改善。”上海同济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昊说。
“另外因川贝是清肺润肺的,会改善肺功能,加快新陈代谢,让人气血旺盛,增强抗病能力。”卢其福介绍,“就我们能查到的史料,这个剂型原来在传统中医药里是没有的,而中成药中,潘高寿是最早引进糖浆剂的。之前药材都被煲成汤剂,易坏不耐储存,同时不方便携带,药的苦味小孩也不爱喝。而改进后,这几个缺点都得以避免。”
近百年里,潘高寿也得到不少名人的认可。据潘高寿官网上的历史资料记录,1992年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偶染风寒,咳嗽不止,试服了潘高寿蛇胆川贝枇杷膏,竟然马上止住了咳嗽,心平气顺。启老因而特意题诗一首:“积功累德潘高寿,妙药灵丹济世人;保得艺林书画手,三冬写遍岭南春。”
卢其福介绍,现在潘高寿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在组织潘高寿治咳川贝枇杷露对抗PM2.5的研究,复旦大学宋伟民教授介绍,初步研究显示,潘高寿核心产品可调理人体内部环境,增加肺部黏液的分泌与排出,提高肺部的自净能力。
简介:万应茶有两种,一种是福建晋江灵源万应茶,已有五六百年历史,最早为安海灵源寺僧释大迦所创制;一种是福建永定万应茶,起源于距今有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由著名客家老中医卢曾雄创制,2008年,两种万应茶均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适应症:胃肠积热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中暑所致的发热、恶寒、呕吐、泄泻;饮酒过量所致的恶心闷乱及外出水土不和、晕车、晕船、伤风感冒等。
福建永定的一杯中药茶,跨越了几千公里,跑到东北中医专家的杯中,这种茶就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万应茶。
哈尔滨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薛宏伟当初也是偶然发现的,一次他去福建出差,那边潮热的“桑拿天”马上让人感觉脾胃不调,当地人推荐了万应茶,因为本身就是中医,薛主任一向对中药茶饮比较挑剔,仔细研读了药方,感觉挺对路后才喝,脾胃不调确实缓解了。
福州总医院临床部宣传办吴志干事介绍,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世界闻名,不少来福建永定游玩的人都是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万应茶,口口相传出去。而在福建,永定万应茶是永定四大名产(烤烟、菜干、土纸、万应茶)之一,很多华侨必带的特产。
万应茶不但走得远,而且走得久,说起万应茶,福建的老表们都能津津乐道地“摆上一阵”,灵源万应茶和永定万应茶的故事版本还不一样。
据传元朝和尚释大迦灵源寺落发为僧,他发愿自己后半生要救苦济世,为民除病。于是天天起早摸黑,踏遍青山,采集了近十种的青草药和中药材,加入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茶叶,混合炮制成“菩提丸”,因此药茶对中暑痢疾、感冒发热、腹痛吐泻等四时不适之症的疗效显著,求药者络绎不绝。数百年来,寺中和尚皆视其为“寺中一宝”,不让失传。
1951年,该寺僧王广雨将“菩提丸”改制为“灵源万应茶饼”,文革后,僧人将此药茶秘方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曾林、灵水两村的村民。
而永定万应茶是在清嘉庆年间,永定有位老中医卢曾雄,采三十多味中药,起初,制成蜜丸状,后改为扁圆状小饼,每块重一钱,叫“万应茶饼”。当时,浙江天台山有位云游的老和尚脾胃不和,喝了万应茶后为其疗效叹服,赠联“采集名山药,善疗天下人”。卢曾雄便将药铺更名为“采善堂”。到了道光年间,一位巫翰林回福建省亲,卢曾雄的儿子把万应茶送给他,巫翰林回到京城时正好赶上瘟疫,就把万应茶散给百姓喝,瘟疫很快控制住了,因此,名声大振。
既然是福建的老中医发明的,自然它应对南方潮热气候引起的不适效果更好一点。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玉辉副主任医师介绍,像现在的暑热天气,胃肠道很容易积热,腹胀没胃口,还会中暑,你看它三十多味组方中选用了薄荷、香薷草、紫苏叶、白扁豆等芳香药物,具有健脾和胃、行气之功效;配以能清热导滞的大黄、槟榔、泽泻等,特别是对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有很好润肠作用。
需提醒的是,服用万应茶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简介:每个重量只有0.003125克的雷允上六神丸,是战胜瘟疫的功臣。良好的消炎效果使其被冠为“中药抗生素”。2008年,六神丸及其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适应症: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肿痛、带状疱疹、小儿热疥及一切无名肿毒。研究显示,大剂量使用六神丸,对治疗急性白血病也有特效。
“誉满我神州,姑苏雷允上。”1936年,冯玉祥不小心被鱼刺刮破了嗓子,肿胀,吞咽困难。医生从苏州雷允上药店弄了几瓶六神丸,用后很快止痛,第二天喉咙就消肿了,进食如常。冯玉祥当即写下了这句五言诗。
六神丸早在19世纪末就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各国。很多侨胞不远万里将它带到海外使用。“用现代的说法,六神丸有非常好的消炎镇痛作用。”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英杰告诉记者。
据雷允上史志记载,雷允上的后裔结识了一位姓顾的昆山老人,两人交谊日厚。后老人赠其一张由六味药组成的秘方,雷氏后人在苏州通和坊加工制作成丸药,并定名为“六神丸”。六神丸起效特别快。传统中药通常一个疗程需要用周、月来计,而六神丸在服用后一天半日就可以发挥作用,雷允上六神丸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比西方的青霉素还要早上七十多年。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谍报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窃取雷允上六神丸的配方及工艺。后来,日本某制药公司曾将六神丸加减成分制成“救心丹”,年销售额高达1亿美元。现在日本中药博物馆仍存放有被日军掠去的雷允上招牌等文物。
苏州市中医学会秘书长陈竞纬介绍,作为我国的常用中药之一,雷允上六神丸现在已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既可内服又可外敷,使用简便。现代研究表明,六神丸还具有抗肿瘤、抗寄生虫、强心、麻醉镇痛、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特别提醒:健康靠自己,有病找医生。如有身体不适,请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上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