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杏彩官网注册地址

中国医药行业细分龙头及研究框架

2023-09-28 21:45:24 杏彩官网注册地址

  先来回顾一下行业细分龙头,2019Q3医药生物增速平稳,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房与创业药产业链等细致划分领域景气度高涨。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307家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合计营收12864.03亿元,同比增长14.80%。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纯利润是1018.53亿元,同比增长4.93%。其中,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化学制药、中药与医疗服务细分子行业分别实现净利增长率为41.16%、25.13%、5.19%、2.21%、-4.93%与-25.83%。总的来看,医药生物三季报增速平稳,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房与创业药产业链等细致划分领域景气度高涨,化学制药、中药与医疗服务整体业绩承压,但部分公司仍保持了持续的业绩增长,长期投资价值有望进一步突显。

  结合个股来看,33家在统计的生物制药个股中,25家增长,业绩实现增长的个股占比超过7成,其中,包括智飞生物、长春高新、我武生物、华兰生物、康泰生物、东宝生物等在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报增长基础上,近两年(2017~2018)均连续实现了净利增长。此外,58家医疗器械个股当中,三季报实现净利增长的有42家,业绩增长个股占比同样超过7成。这中间还包括乐普医疗、欧普康视、健帆生物、安图生物、万孚生物、山东药玻等在内的20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净利增幅均在30%以上。从医药商业细致划分领域来看,25家医药商业上市公司中,有19家净利润增长,包括南京医药、鹭燕医药、柳药股份、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嘉事堂、国药股份等在内的医药商业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报增长基础上,近两年(2017~2018)均连续实现了净利增长。

  在创业药产业链来看,通过观察博济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九洲药业、博腾股份、凯莱英等8家创新药(CRO/CDMO)A股上市公司,其中,今年三季报6家实现了净利润增长,包括泰格医药、康龙化成、九洲药业、凯莱英、昭衍新药等在内的创新药上市公司今年三季报与近两年(2017~2018)均实现了净利润增长。据西南证券研报观点称,受益于国内医药创新政策的催化,国内药企在专科用药方面开始崛起,预计将维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此外,全球医药研发与生产外包有向亚太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中国CRO、CDMO行业接下来将继续快速地发展,行业中长期有望继续维持高景气度格局。

  机构持仓医药生物整体保持在高位水平,2019年三季度,机构持有医药生物数量合计为866.58亿股,较年初增幅7.4%,整体持股比例由年初42.85%提升至44.20%。以持仓医药生物股数最多的基金来看,根据三季报数据分析显示,医药继续处于超配状态。

  根据Wind数据,通过对基金2019三季度重仓持股进行统计,基金对于医药板块的配置比例为12.25%,环比上升 1.17 个百分点。分个股来看,持股总市值前十位公司的持股总市值占比为 59.33%,机构抱团持仓的现象十分明显。总的来看,三季度公募医药持仓比重、重仓集中度均有所提升,其中,重仓股集中度提升明显,处于历史高位。

  医药行业周末迎来两大利好。首先,北京时间11月1日,国内创新药巨头百济神州宣布,美国生物制药巨头安进拟27亿美元收购其20.5%股权。据悉,这是全球生物制药企业和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之间迄今为止金额最大、涉及产品与管线药物最多的交易,也是全球生物制药领域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次股权投资。

  其次,11月2日,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甘露特钠胶囊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此药在中国大陆的上市为全球首次,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新一轮创新引领医药新周期。带量采购政策激发药企自主创新动力,自主研发创新也将推动行业长期发展。《红周刊》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医药板块可统计的293家上市公司中,2019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29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复星医药和迈瑞医疗三季报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恒瑞医药研发费用更是达到28.99亿元。

  申万医药生物一级行业包括6个子行业,有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其中化学制药又包括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两个部分。基本面角度,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能力,要比短期增长重要得多,因此能用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这个指标来选择长跑冠军。

  化学制药行业涉及104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47家公司,代表公司有恒瑞医药、凯莱英等。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58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31家公司,代表公司有欧普康视、迈瑞医疗、乐谱医疗等。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22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16家公司,代表公司有药明康德、泰格医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等。

  生物制品行业涉及33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17家公司,代表公司有智飞生物、我武生物、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康泰生物等。

  医药商业行业涉及27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23家公司,代表公司有老百姓、鹭燕医药、柳药股份、益丰药房、九州通等。

  中药行业涉及67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26家公司,中药行业今年表现一般,代表公司有片仔癀等。

  说起医疗医药行业,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复杂,涉及到内容也比较多,那么医疗医药行业我们怎么去梳理产业链呢?为了方便大家清楚地理解整个行业涉及到的几个比较大的领域,我通过我们日常生病之后去医院看病的流程,给大家进行一下梳理。

  首先来说的话,我们生病肯定先需要去医院,去了医院之后挂号找医生,医生会让咱们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打针吃药,严重的话可能还有必要进行手术,手术结束之后需要住院,我们出院之后还需要一些后续的治疗。最后整个就医结束之后,我们可能还需要去报销,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流程。

  政策制定的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是未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很重要的是进行医保控费,简单理解就是要省钱。有关政策包括两票制、医保谈判和集中采购、一致性评价、药占比和处方外流,还有一个按病种付费和分级诊疗这样几个对医疗医药产业影响比较大的政策。

  两票制对于医药行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说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在两票制实施的第一阶段,相关企业的业绩会出现一定的下滑。因为实施两票制的时候,之前的很多小经销商需要把自己手里现有的产品卖出去,就导致市场短期内的供大于求。所以传递到药企这边,它短期的业绩会出现一定的下滑。经过1到2年的消化后,第二阶段企业的营收会大幅度增长。为何会大幅度增长?两部分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供大于求的关系改变之后,销售会回归正常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缩减了中间环节,医药企业它把产品的出厂价给提升了,为何会提升?因为以前两票制之前,很多医药企业可能不要自己去培养销售团队,出厂价低一些,而销售的成本是由下游的经销商承担的,两票制之后销售就要由药企自己去承担,这样的话它整个的销售费用就会包含在出厂价里面,这也导致了产品单价的大幅度的提高。双层因素的一个叠加之后,企业的营收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后期经营趋于正常之后,营收的增速就会趋于正常了。这是两票制对于药企业绩的短期影响,产品毛利率会有提升,但是同时销售费用率也会增加,可能最后体现到净利率上,变化不会很大。两票制目前主要在医药实施,后期的话非常有可能会在高值医疗耗材领域也实施。

  医保谈判和集中采购,它的目的是促使相关的药物降价,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说医保谈判。对于创新药来说的话,纳入医保,产品的单价会有一定的下降,但这个下降幅度不会很大,但是会带来整个销量的上升,这是对这种创新药的一个影响。

  集中采购是针对仿制药。大家看到去年包括今年进行集中采购,结果就是药品的单价一下子就下降,导致单品的天花板会很低。这样就使一些品种单一、质量差的小型仿制药企很难存活。而对于一些首仿能力比较强,具有高难仿药开发能力的,品种比较多,原料制剂一体化的这种中大型仿制药企来说的话,它们是能够存活下来的。 但是这种存活更多的是一种“活着”,很难带来高利润回报。

  一致性评价,它的目的是使仿制药的质量得到标准化的统一。因为一些历史的原因,国内仿药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也导致了之前仿药按照创新药的模式进行销售。那么通过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现在有什么影响呢?就是一些小型的仿制药企基本上没有生存空间。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你如果品种很单一,你在集采中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好的结果是你可能进入集采,但是规模有限;大的影响,就是可能集采你还中不了标,那就导致没有收入,或收入很低。仿药的一致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我们刚才提到的集中采购这个政策铺路。

  药占比和处方外流,目的是为避免以药养医。药占比就是限制你整个药品的花费在病人整个的医治过程中的一个占比。之前国家制定的要求是不超过30%,出台这样的政策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就是对于一些辅助药在临床上应用会一下子就下降,包括现在新的国家基药目录上,已经把一部分辅助用药给调出去了。然后处方外流会给药店带来一部分增量,这是前几年像益丰药房、老百姓他们大涨的一个原因。

  这个政策推出的话,对医院来说,检验和影像会成为一个成本端。医院会想办法减少相关成本,比如对于一些成本比较高的检验项目,医院会外包出去,交给一些独立医学实验室,像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这种。

  另外对一些大型医疗设施,还有我们说的体外诊断试剂和设备这一块,是利好国产设备和试剂厂商的。因为国产的成本一般是比国外进口的要低一些。这样的话在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医院会去采用国产的一些设备。

  在这里大家必须要格外注意一下,集中采购政策,还有两票制政策,主要是针对高值耗材进行的,像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这些,目前是不受影响的。

  这个政策的推出是国家为了更好的提高整个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一些基层的医疗资源,能获得比较充分的利用。因为目前来说大家看病一般都愿意去好的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大家平时不太去。通过医保报销比例和分级诊疗的政策,让患者先去基层医院去进行一个诊断,之后再判断你要不要到更高层级的医院。这样对上游的国产设备和仪器供应商会带来增量,因为基层的医院,他去采购的更多是一些成本比较低的国产设备。

  再一个就是对于独立医学实验室也会带来更多业务。因为一些检测可能基层医院没法做,独立医学实验室它每一个地区都有分布,这样的话,独立医学实验室会承担这一部分任务。对独立医学实验室带来的更多的是业务量的增长,它利润率是很难提升的。另外对于一些基础性民营医院,像体检机构、康复机构这种,也会在这个政策之下分得一杯羹。

  以上是政策对于医药和医疗行业的一个影响。我们根据上面提到的看病流程里涉及到的相关行业,从产品和服务进行划分,然后再结合刚才提到的政策,去看一下哪些细分的行业有机会。

  我们大体划分为民营医院、医疗器械、医药、医药配套服务还有药店和医药商业。我们重点讨论前面的几个部分。

  民营医院更多的是一些专科医院。这个图是我从券商的一个报告里截取的。这个图片里面更多的是从现有的已形成的格局里面去进行的一个象限的划分,按照容易形成龙头效应和连锁的一个难易程度进行划分,然后判断眼科、体检这两个行业相对来说容易形成龙头效应,容易连锁。

  为什么是这样子呢?特别是眼科,医院需要有一个品牌作为保障。如果民营医院有了一个品牌之后,可能大家就愿意放心的去检查。再就是对于眼科和体检来说,它对于医生的依赖度并不是很高,更多的是依赖于医疗设施,和诊疗流程,还包括病人资源的一个积累。这样的话就使他们容易形成这种龙头效应和连锁。

  医院有一个好处,它的特点就是资金回笼比较及时,然后医院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比较强。但它有一个难处,就是大家去看病的话更愿意选择那些有品牌或者说有保障的医疗机构,然而这个品牌的建立是很困难的。总的来说,民营医院未来的发展的潜在能力还是比较大的。

  医疗器械刚才我们谈到了分类,涉及到医学影像设备、监护仪、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家用医疗设施、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

  医药行业的特点,研发能力是前提,销售能力是保障,也就是研发和销售对医药公司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就像刚才我们提到的,因为这个药物特别是化药和生物药,有时候很容易出来一些突破性的创新,说对于一种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改善,这类药物的特点就导致它医疗器械相比的话,对销售的依赖性相对低一点儿。

  研究化药或者生物制药的话,有可能需要做很多做很多功课,每一个病种可能都会涉及到很多种类的药品,它们之间不同的一些差异性,包括市场空间、规模都需要大家去做研究,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研究,要消耗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今天我们先简单去看一下整个医药行业细致划分领域的投资价值。

  中药企业的话,因为国内的一些特殊情况,国家在政策方面其实是有一定支持的。可能很多人觉得中药是交智商税,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说的话,中药行业本身来说还是有市场的,目前花钱的那群人还是很庞大的。如果要去买中药股的话,建议关注一些中药OTC(非处方药)类的企业,这类企业它的消费属性比较强,它有一个类似于消费品的抗通胀能力。这类企业重点看企业销售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具体的公司的话就不做推荐了,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去做自己去做一些相关的研究。

  仿制药企业方面,如果是一些品种很单一的仿制药企业,它是基本上没有生存空间的。对于一些能够做高难仿药,首仿能力比较强,产品品种类型比较丰富,能够形成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一些中大型仿药企业,是能够生存的,但是总的来看,他们的天花板也会比较低。通过集中采购之后,虽然你没有了销售费用,但实际上你整体的净利润水平其实还是下降的。

  对于一些特殊管控的行业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一些。像精麻、疫苗、血制品企业,因为它有特殊的政策管制,整个行业竞争格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所以稳定性会好一些。

  投资潜力最大的就是创新药。创新药企业又分为两类,一个是我们说的这种大型的Big Pharma,国内像恒瑞、天晴这类,本身有资金,研发能力也比较突出,同时还有比较强的销售能力,这类企业,它是发展的潜在能力和确定性最高的。

  在医药这一块,我们提议大家如果去投一个公司的话,应该把这个公司的发展历程,包括管理层的历史、战略眼光、管理能力,包括整个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做一个评估,然后看一下它的产品管线怎么样,是不是结合了他自己的特点去进行布局?比如说对于一些大的病种,大家都愿意去布局,因为市场大。但是对于一些小型创业企业去做的话,有时候会比较困难。因为跟大的企业同质化竞争的话,这些Big Pharma他们除了有研发能力,还有很强的一个销售能力,你去正面的跟他们竞争的话,可能是会很困难的。所以要看公司的研发管线情况,看一看对应的病种有什么样的一个市场,份额多大,市场空间如何?目前针对这个病种有哪一些药?还有哪些公司有在研的产品?是什么样的一个竞争格局?都需要去做一个分析,同时还需要及时跟踪临床的一些数据。比如临床一期、二期、三期数据出来之后,看一下数据怎么样,是不是有更好的一个效果,最后再结合这个公司的销售能力包括销售的策略去判断这样的一个产品给公司未来可能带来的业绩。

  创新药这块,目前国内企业都处于发展初期,基本不存在专利悬崖问题,未来增量空间比较大,而且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很多靶点采用跟随策略,叠加国内低成本优势,整个下来的研发投入回报比是比国外公司要高很多的,所以投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国外已经上市很久的创新药,如果再做me too,未来面临的销售压力会很大,再就是生物药这块,目前国内很多领域产能是过剩的,未来一定会有一个行业洗牌的过程。

  我们再说一下整个医疗配套服务这一块。我把原料药和中间体这一块是放到医疗配套服务里面的,当然还有我们说的包括像医药研发服务,像CRO、CMO这一类公司。

  另外一块就是医药研发的服务。这个领域,最近几年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跟我们说国内目前的医药政策有关,包括一致性评价,鼓励创新药的研发,给这些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带来了机会。

  CRO的话,它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临床前CRO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像药明康德,还有康龙化成,他们主要是做靶点以及临床前的药物筛选和动物实验,这样一个研究;临床CRO就是出来一个药物之后,需要做一些临床实验,临床实验需要招募病人、进行临床数据统计,这个国内做的比较大的像泰格,国外像科文斯。

  临床前CRO它最大一个限制因素是在人力资源上,你每做一个新的实验都需要去配置新的研发人员,你的人力成本其实是很难去降下来的,这是临床前CRO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限制因素。

  临床CRO的一个限制是资源因素,就是整个能够做临床实验的医院比较少。做临床CRO的公司都在竞争,你拿到这块资源之后,别人基本就拿不到了,相当于一个萝卜一个坑,当你的资源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可能就很难再拿到新的资源,这是临床CRO一个比较大的限制。国内像泰格的话,选择国际化的拓展路径,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做国际多中心这样一个拓展。

  这就是整个医疗配套行业的一个情况,这个行业特别是CRO这块儿,包括我们说的CMO,像凯莱英、合全都是有一些机会的。这块的话,我个人感觉国内的相关企业估值还是蛮高的,如果大家真要准备去投资的话,最好选一个估值比较合适的时候再去投。

  总结下来,民营医院潜力是比较大的,当然我们说不同的专科医院可能有不同的一个特点,这个大家自己去判断;

  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说的话,像一些高值耗材也是有机会的,但是前提是企业有技术的领先性,这种有技术领先性的国产龙头,它潜力是比较大的;

  医疗影像设备这一块,像一些高端的影像设备,有一个比较大的国产替代的机会,包括体外诊断这一块的话,细分到像这种化学发光诊断,包括POCT,包括分子诊断,都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国产替代的机会;

  医药方面的话,如果对中药比较情有独钟的话,可以去做一些OTC类的投资,找销售能力比较强,有一定品牌的公司;

  仿药的话,投资机会其实不是很大,整个来说除非价格非常便宜,有这种做短期做价值回归机会的,但整体来说发展空间是不大的;

  再一个就是创新药,整体实力比较强的BigPharma,这类公司确定性比较高,但是我们看到目前来说国内的像恒瑞估值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做这类投资的话,相关的企业大家需要找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去介入;

  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Biotech,这类企业建议我们大家去押赛道;再一个就是原料药有些周期性,愿意做这种周期性投资,可以去找一些机会

  医药行业需要比较多的专业知识,如果自下而上的研究能力有欠缺,又或是由于时间等其他各种因素限制,可以在估值不高的情况下,投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做一个分散配置。目前简单的去买中证医药这种医药指数,因为它包含了整个医药行业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其中投资价值不大的一些领域也包含在里面了,所以可能导致最后的收益不是很理想。目前来说,适合投资的细分领域,A股相关公司的估值都比较高,大家可以考虑港股相关公司的一些机会。

  这就是我们从疾病的种类,可以去找的一些细分的领域。像神经系统,包括我们说糖尿病市场,包括肿瘤市场、自身免疫类疾病,这些市场可能会给医药企业很多的机会,相关的药物的市场潜力也比较大,大家可以去做一下研究。大家如果说想投医药行业的话,想做一些研究,大家可以去做一些相关的病理药理知识,了解一些临床知识。 如果想投这个行业,但是又缺乏相关知识的话,或者没时间学习,建议大家选择压赛道,刚才我们提到几个有潜力的细分赛道,在估值不高的情况下去做一些龙头公司的分散配置,未来大概率也会带来一个不错的收益。

  我们知道投资中的阿尔法收益就是几个部分,一部分是整个行业的发展相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阿尔法,我们正真看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一个趋势,包括大家对于健康的一个追求,医药行业一定是有这样一个阿尔法的;再有一个就是企业相对于行业的一个阿尔法,这个就需要大家对企业去进行深研;最后可能还存在一个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是否存在超额收益的问题,这个涉及买入价格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想获得行业相对于经济的阿尔法的话,可以去押我们刚才说有发展的潜在能力的细分行业或赛道;如果想做一个更高的阿尔法的话,你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在细分行业里面去找一些公司做更详尽的研究;当然我们如果想获得这种超额收益,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整个的估值不高的情况下,我个人觉得一些成长性比较好的领域用市盈率看的线倍左右,是可以做配置的,同时保证分散投资,长久来看的话会有一个很不错的收益。

上一篇:多功能中药制丸机

下一篇:1月8日知滦州 滦州今天发生的事儿

COPYRIGHT 2018 杏彩|国际. 京ICP备18020181号 - 网站地图
嘿,我来帮您!